海龙

注册

 
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

平江文化地标神秘道岩 [复制链接]

1#
北京看白癜风哪个医院专业 https://baike.baidu.com/item/%E5%8C%97%E4%BA%AC%E4%B8%AD%E7%A7%91%E7%99%BD%E7%99%9C%E9%A3%8E%E5%8C%BB%E9%99%A2/9728824?fr=aladdin

在平江,有一处养在深闺的神秘去处,这里不仅是平江的风景名胜地,也是平江道教的发祥地,更是平江文化的一块高地——这个神秘的处所,就是道岩。

道岩所在地道岩山,位于平江县木金乡后岩村,因其山中空,一洞穿山而过,把它分为前岩和后岩,故民间又称之为“穿岩”。东距平江县城60余公里,距石牛寨景区约十公里。

(穿岩远景)

山水胜景

《同治平江县志》载:“自石牛(寨)西南行二十余里,曰道岩山,其峰曰香炉,南一峰曰席帽,北曰华盖,是谓三峰。岩深广可架屋百楹,由后达前,从岩腹空隙入,豁然开朗,可舆马往返。上有天池,曰七星井,流泉不竭。下有龙湫、龙影洞,祷雨辄应。”

道岩一带属于典型的丹霞地貌,危崖蜿蜒,峭壁高耸,“平江八景”中的“三峰叠嶂”即位于此处。这里郁木苍苍,流泉潺潺;岩险而绝,洞穿而透;近处阡陌纵横,农家炊烟袅袅;登高远眺,石牛巍峨,汨水如带。既具山水田园之美,又是道家清修福地。历代文人留下过很多咏诗,如明代平江第一位进士郭本(隶籍广西,景泰二年进士,官太平知府)的《平江八景·三峰叠嶂》:

鼎立奇峰耸大观,青青螺髻叠层峦。

烟凝翠嶂浮岚气,风鼓松涛怒急湍。

远树高低相掩映,三峰崒嵂共根蟠。

几回搔首烟云际,海上蓬莱好比看。

还有鲁国柱(字擎乾,明平江人。著有《德山啸草》)的《道岩三峰》:

昔有巨灵持大斧,斫出三峰貌太古。

屺然挺峙大江边,南天赖有中流柱。

白练忽从山外挂,银河恍自天边泻。

溅珠喷玉迸流星,云影天光相上下。

我来登眺眈幽赏,独立峰头毛骨爽。

俯瞰澄江绕下流,月明高唱时抚掌。

峰逐峰兮峰叠奇,劈空直上倚天梯。

为语娲皇频炼补,莫叫平地三峰夷。

(后岩)

道教圣地

道岩最先进入我们的视线跟道教有关。《县志》载“(道岩山)有许旌阳试剑石。旁有井,深不可测。后为艾仙坛,有烧丹灶。”

许旌阳为魏晋时人,本名许逊,是道教四大天师之一。许家“父、祖辈世慕至道”,许逊受家庭影响,从小就好善积德,非常好道。西晋武帝太康年间,曾任旌阳(今湖北省枝江)县令,因为在任上勤俭廉洁,以德化民,把旌阳县治理得很好,据说“民慕其德惠,来依附者甚众,遂至户口增衍”,所以被人们尊称为“许旌阳”。

艾仙即艾通徽,县志载其为宋时邑人,“炼丹于道岩山,有道术,能降猛虎,伏长蛇,若驱犬羊然。”

除了上面的传说,作为平江道教的发祥地,主要还是因为葆真观的建立。

(穿岩下的房屋)

宋神宗熙宁八年(),洪州(今南昌)西山逍遥观道士胡元周来到道岩山,惊叹于穿岩的*斧神工,遂选择此地,披荆斩棘,建崇仙观。大观元年(),宋徽宗御敕道岩为葆真观,并亲笔题额。后陆续附建三清殿、祖师宫、关帝殿、玉皇殿、天师宫等建筑,成为一处庞大的道教建筑群,大多以悬岩为天盖,主体建筑居于悬崖之下。据说全盛时期,住观道士多达一千余人,人声鼎沸,川流不息。自宋迄清,千百年来,诵经拜忏之声,不绝于耳。在历代道众的坚守中,平江道教得到了不断的传承和光大,生生不灭。

(残存玉皇殿)

文化高地

道岩不仅是平江的道教发祥地,同时跟阳坪书院一样,也是平江的一块文化高地。

自徽宗御敕葆真观后,平江文化名人无不对道岩心驰神往,跋涉登临,谈经论道,流连忘返,与道岩结下了不解之缘,并留下大量歌咏道岩的诗文篇章。

最早与道岩结缘的古代文化名人当属北宋*诰。*诰,平江人,熙宁三年(年)进士,历官长沙主簿,知益阳县。元佑中通判潭州。绍圣二年(年)以朝散郎知歙州。提倡教育,新创学舍,明年登第者十人。改知建州。移湖南提刑。大观三年(年)以朝请大夫知江州(今江西九江)。官至太府卿。

(残存建筑玉皇殿内景)

*诰大约在宋徽宗御敕葆真观后不久来到道岩,并洋洋洒洒写下了《题道岩二十韵》/p>

道士元周其姓胡,朝来遗我仙岩图。

一堆盘石东西向,凿破混沌中心虚。

欲知地面深且广,架屋百楹端有余。

天池高下相灌溉,四柱卓立擎香炉。

席帽近南犹仰视,云盖一峰蟠北隅。

前岩后岩为表裹,直过可以肩篮舆。

吴许遗留试剑石,葛艾弃置烧丹炉。

当时俗眼固不识,一旦脱屣朝清都。

至今丹井泉源涌,下接三江连五湖。

春来桃李开锦绣,宛在武陵溪上居。

人间酷热不能到,清风白水摇芙蕖。

霜飞雪落万木死,玉叶青青长不枯。

三清殿前拜章夜,香绕真仪七十躯。

月光射入嵌空内,皎皎寒冰在玉壶。

老龙耽睡忽惊觉,一霎万顷沾膏腴。

物无疵疠年谷热,有感则通如合符。

本朝图经自该说,厥后荒废成丘墟。

元周抵掌来必葺,十四年间复古初。

崇宁天子降明诏,废者使兴传圣谟。

郡邑何时能剡奏,毕封之祝相欢呼。

*诰之后,紧随其后的是南宋“九君子”。“九君子”即李儒用、吴雄、毛友诚、邹輗、许炳、鲁宝潭、万镇、方暹、方輗等先后得到大儒朱熹亲授或受学朱门子的再传弟子。他们竭力推崇理学,教化乡里。后世尊之为“理学九君子”。

“九君子”中的方輗,留下了一首《道岩》:

太极岩图出道州,兹岩名道实相犹。

元公图说兹岩具,好向其中仔细游。

虽然暂时没有找到其他八位吟咏道岩的诗文,但吴雄在阳坪开办书院,讲学其中,其子吴釿为元初“九老”之一;邹輗同方暹、方輗一样是东乡长寿人;李儒用是嘉义练埠人,这些地方均与道岩相距不过数十里,对近在咫尺的皇封道观不可能视若无睹。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,宋“九君子”必定是与道岩有过亲密接触的。

(穿岩下的道观)

到了元代,平江又形成一个“九老会”文人群体,成员为鲁仕能、吴釿、鲁仕行、邓希恕、方采、李应春、张万金、罗太岊、罗太亨。他们或为平江人,或曾仕宦于平江。“每岁值菊金芙锦之时,择山水胜处,更迭主会。一会必三借杯酌之欢,笃斯文之雅,如是历十二年。”

元初平江九老是一个遗民群体。面对元朝这个依靠血腥杀戮建立的外族*权,鲁仕能、邓希恕、吴釿等南宋遗老无力反抗,但又不甘奴役,于是选择了隐遁。他们邀集一班志同道合的饱学之士,在道岩流连风月,把酒赋诗,“吟咏自适”。鲁仕能还讲学道岩,在江西*洞书院担任主讲老师的邓希恕,“亦与客来此聚讲太极图,并刻图于石”。九老以道岩为讲堂,在此传经布道,阐扬理学。

后岩原建有九老祠,有九老题名诗石碑,惜均已毁坏,九老全诗也已失传。同治《平江县志》及《平江清微道谱》均载其警句,兹录于后:

鲁仕能:万劫灰中存世界,千层浪里惜儒珍。

吴釿:阮籍每看青眼旧,邹阳感慨白头新。

邓希恕:龟鹤为群同寿考,貂蝉相映半时贤。

李应春:像绘耆英希五老,鹤归华表认千年。

罗太岊:素丝不改衣冠旧,*道从教日月新。

张万金:乍接笑言浑是梦,相看颜貌老于年。

罗太亨:且追白社为耆会,纵买*金肯少年。

(三峰叠嶂之一的华盖峰)

明代文人对道岩的偏爱,亦直追宋元。

最先来谒的是郭本。稍后嘉靖间,*诰的十世孙*昭道(--,字文显,号梅岩。弘治己未科进士,与郭本同为平江明代仅有的两位进士之一,累官至云南左布*使)与本邑名士余石潭、邱万玑、邱万琼等亦结伴兴致勃勃来到道岩。在这个数百年前先辈曾经登临揽胜的地方,*昭道思越千载,感慨万分,挥笔写下了《游道岩》和《道岩次远祖左司公韵》。

《游道岩》:

几年梦想仙岩游,今日登临事事幽。

*菊正添霜后色,紫薇还愧鬓边秋。

岩空积翠时移坐,鹤侣欢迎意以投。

且喜先公文字在,一番壮诵一番筹。

《道岩次远祖左司公韵》:

粤自高皇驱羯胡,名山大泽收舆图。

葆真有庆仍旧物,岂谓道正而缘虚。

层岩幻出真空垒,灵光万丈辉日余。

群峰罗列争售巧,无端造化森锤炉。

此年踏遍匡卢胜,况复观日东海隅。

此山此景未多见,祗缘深僻杳高舆。

石罅天浆空滴髓,金丹紫火犹虚炉。

商飙万里豁远瘴,佳胜满前明大都。

满泉酌我我欲醉,有怀但识忧江湖。

白云不扫犬不吠,无人知是神仙居。

倏忽氅衣飞石上,清风白鹤凌红蕖。

泰宇茫茫此真境,亶尔渊居巗不枯。

几欲从之老樵牧,偷生安忍薄吾躯。

谢事归来十余稳,寻盟天岳追尊壶。

转盼伐檀多愧日,何如此地饫松腴。

老我更便歌挚壤,真逢圣代唐尧符。

自来此景亦罕到,无乃世外逍遥墟。

当时元周无法力,后来修葺难如初。

三百年前二十韵,而今始得拜君谟。

与阑去去人影散,卢敖欲下山中呼。

品道教之胜境,发思古之幽情,同行的诗人骚客也纷纷酬和以歌,留下了许多佳篇章句。如邑人邱万玑(字纯峰,明嘉靖四年()举人,官知县,与弟万琼齐名。万玑学宗洛闽,闢良知之说,著有《道术二论》及《闲居札记》。)的《游道岩诗并序》/p>

序:昔年平江在宋,鸣理学者最盛,若鲁公仕能,常主会兹岩。当时*洞讲书邓德夫者,亦与客来此聚讲太极图,并刻图于石。去今数百载矣,方伯*公梅岩偕余石潭与余兄弟数辈乃复来游,衣冠之盛诚足拟古。而议论吟咏之间,当必有默契于先哲者,未可直为游观已也。于是相与次梅岩韵,俾后来者知所考云。

忆昔诸贤此地游,高谈太极坐深幽。

崖镌落落空怜古,涧草萋萋几度秋。

千载独今修故事,一时同赏更情投。

图书此日由无恙,来讲还谁得旧筹。

嘉靖时期的这次道岩之游,虽人次较少一些,却也是一次堪与元、清“九老”道岩会比肩而论的大型文化活动。序中“方伯*公梅岩”即*昭道。余石潭即余大乾,诸生,有学行,名重公卿,乡人私谥温靖先生,有《石潭存稿》传世。万玑弟万琼,字国华,号次峰,嘉靖三十七年()举人,官桐柏知县。有《纪游集》、《碧藓集》传世。他同时还是隆庆《平江县志》的总纂之一。简言之,这批人是平江在整个明代难得同时崛起的一批人才群体。

(著名报人吴午如先生题词)

晚清时期,平江又进入一个名人辈出的年代。一大批依湘*集团起家的书生,在时代的大潮中脱颖而出,功成名就。

同治十年()秋,赋闲在家的贵州布*使李元度邀请余士镜、朱光瑞、李汉章、方儒照、周圭、钟昌勤、*益杰、张岳龄、凌文奎等“服官京外归林下者”九人,续元初“九老会”故事,在葆真观“各为诗,刻岩石间”,李元度并为之记。

“清十老”也都是饱学之士,他们或为进士,或为举人,最不济也有贡生、庠生的功名。而且也都曾为官,至少都是处级干部。“清十老”游历道岩,感今怀古,赋诗纪盛:

余士镜:年齐白傅初开社,身是渊明已去官。

朱光瑞:今月照人仍古月,后贤容我步先贤。

李汉章:万家烟火重阳酒,四皓春秋五簋筵。

方儒照:诗书有味联知已,天地多情属老人。

周圭:为语种桃诸道士,何如曳杖几诗翁。

*益杰:骑牛老子曾飞舄,射虎将*且歇肩。

张岳龄:正当林下优游日,莫负樽前健在身。

凌文奎:几人出处关青史,半刺功名感白头。

李元度:何幸枌榆陪老辈,共将歌咏答明时。

钟昌勤因戴孝守制,没有作诗。

为什么平江历代文化名人都特别青睐道岩?

以上仅仅摘录了部分在平江文化发展史上较有代表性人物的作品。大约除了元代胡天游、明代艾穆两位之外,几乎囊括了平江历代文化精英。

若论地理位置,道岩并不在县域中心部位而稍嫌偏僻。那么,他们为什么单单对道岩一见钟情、全都不约而同选择道岩作为网红打卡地呢?我想原因大概有三:

首先当然是因为道岩独特的自然风光。

其次是出于对道家思想的推崇。道教以“道”为“教”,虽然与道家学派有所区别,但也信奉*老之“道”,崇尚自然,赞成将自然之道、修身之道等归纳于一个共同的自然规律之中。所以,从这个方面来说,道人与文人的内心追求其实是一致的。道岩作为千百年来道众清修的场所,文人们身临其境,会更加感同身受。

三是出于对理学先贤的景仰。宋元是平江理学最盛的时期,阵容强大,高手云集。先贤们对理学的推崇与传播、出世入世的思想理念,深刻影响了后世的平江人尤其是平江文人,也是我们今天崇礼、尚勇、厚德、图强“平江精神”的重要源头。后世文人效仿先贤,身体力行,或捐资助学,或亲自讲学,或写作著述,倡导平江形成一种好学上进、积极入世的社会风气和氛围。作为先贤们讲学论道的处所,道岩也具备了理学道场的性质,因而自然就成为平江古代文化的一个重要聚焦点和平江文化的地标。

(游客道岩留影)

通过上面的文字,我们不难了解,道岩作为平江道教发祥地和平江文化地标,深厚的底蕴绝非平江其他景点可比。或许,神秘的道岩还隐藏着更多未知的文化密码,等待着我们去发现。我以为,恢复重建葆真观遗迹,充分挖掘历代平江文人与道岩的渊源事迹,设法搜集古代文人墨客题咏道岩的诗文,尽量还原道岩作为道教圣地、文化高地的厚实底色,必将为道岩增添一抹靓丽的人文色彩,为道岩的旅游开发谱写一曲高亢的人文篇章。我也相信,目前还不太为人所知的道岩,必定有她惊艳亮相的那一天!

备注:所有图片均由何鄂平先生拍摄提供,非常感谢!

作者简介:余万根,县史志学会会员、县收藏协会副秘书长,长期购藏和研究平江文史资料。欢迎提供相关历史文化、家族名人史料信息和实物,也欢迎文史爱好者、家族文化研究者联系交流。

分享 转发
TOP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