海龙

首页 » 常识 » 诊断 » 余秋雨我欠西湖一笔债,来趟说走就走的旅行
TUhjnbcbe - 2023/9/24 21:01:00

“我欠西湖一笔债,是至今未到雷锋塔废墟看看。据说很不好看这是意料之中的,但总要去看一次。”这是余秋雨的话。

关于西湖,关于雷锋塔,雷锋塔是钱镠的孙子钱俶为了庆贺妃子产子而兴建的。钱俶的名字今天已经几乎不为人所知,只在杭州的旅游手册上还有些介绍。雷锋塔没能保住钱家的基业。被他拱手献给了大宋。

为了杭州千秋万代传下去,钱镠当年就组织20多万民工修建捍海石塘,抵御钱塘江水患,西湖浚通,西湖百姓才得以安居乐业。钱镠解决了杭州最大的生态问题,人们称他为“海龙王。”

隋朝时,隋炀帝杨广开通大运河贯通南北,杭州成为重要的城市,8世纪时,修建了“六井。”后来杭州名满天下,得感谢出任杭州市市长的白乐天和苏东坡。

“半朽临风树,多情立马人。开元一枝柳,长庆二年春。”长庆二年春,白居易被外放任杭州刺史。当时的杭州并不繁华,钱塘水患肆虐,西湖边上的农田等着灌溉,而西湖中间出现大片的苇草地,淤塞严重,白居易究出治理西湖的良法,先疏通了“六井。”

这很好的解决了杭州人的饮水问题,并修修筑湖堤,储积湖水有利于灌溉,从此西湖水害减轻,时人号为“白公堤”。离开杭州时,白居易还特地写了一篇《钱塘湖石记》,详细记录了治理西湖的经验,刻在西湖岸边,以让后世杭州地方官知晓。

苏轼一生曾两次任杭州通判。36岁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被贬杭州任杭州任通判。杭州工作3年,39岁时离开。50多岁时出任杭州知州,他游西湖时写下了:

《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》:

黑云翻墨未遮山,白雨跳珠乱入船。

卷地风来忽吹散,望湖楼下水如天。

《饮湖上初晴后雨》:

水光潋滟晴方好,山色空濛雨亦奇。

欲把西湖比西子,淡妆浓抹总相宜。

这些诗吟诵着西湖山水的千古绝唱、

但苏轼在杭州*绩卓著,并不只是为写诗填词而来。大家知道苏轼是个励志的模范,为官一任造福一方。

第一次来杭州时,西湖已经葑草藻荇堙塞了十分之三,第二次来时,西湖已经堙塞一半,再不治理。西湖半不复存在,没了西湖杭州也就不复存在。到时候钱塘江水道观,杭州将变为一座废城。那么到处是咸水,城市居民饮水成为问题,淡水养殖等都会废弃。

他向朝廷上了《乞开杭州西湖状》的奏章:“熙宁中,臣通判本州,湖之葑合者,盖十二三耳;而今者十六、七之间,遂塞其半。父老皆言,十年以来,水浅葑横,如云翳空,倏忽便满。更二十年,无西湖矣。”

他向朝廷申请治理经费,同时也自筹了一部分经费,进行了西湖疏通的工程并修建了苏堤。西湖十景中著名的“苏堤春晓”和“苏堤六桥”,就是为了纪念苏轼。

在余秋雨的《文化苦旅》中,他写到了杭州的生态与文化,提到了钱镠、白居易、苏轼等于对西湖的贡献。

苏小小的墓、岳飞墓、于谦、张苍水的墓都在西湖畔。

什么是文化?余秋雨在他的新书《中国文化课》这样定义:文化,是一种成为习惯的精神价值和生活方式。它的最终成果,是集体人格。这个概念很新颖。先有生态后有文化,如果离开了自然生态之美,什么文化都不成气象。人、历史、自然浑然交融为一体于是作者才有了写文章的冲动。

外媒称余秋雨是中国当代走得最远的作家,他《文化苦旅》《行者无疆》《中国文脉》《千年一叹》,《文化苦旅》开创了散文式写历史的先河,出版后畅销大卖,《文化苦旅》全书凭借山水风物来寻求文化灵*和人生真谛,探索中国文化的历史命运和中国文人的人格。读他的书,能品到中国上下五千年灿烂的历史悠久的文化,还会跟随一个行者的步伐周游世界,了解中国文明和世界文明,喜欢的宝宝戳下方即可拥有!

1
查看完整版本: 余秋雨我欠西湖一笔债,来趟说走就走的旅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