海龙

首页 » 常识 » 预防 » 辽宁丹东民国安东县志1931年卷三
TUhjnbcbe - 2024/3/31 10:41:00
辽宁白癜风医院 https://m-mip.39.net/woman/mipso_4603798.html

丹东,原称安东,辽宁省辖地级市,地处辽宁东南部,东与朝鲜的新义州隔江相望,南临黄海,西接鞍山,西南与大连毗邻,北与本溪接壤,海岸线长公里,总面积1.52万平方公里,是中国海岸线的北端起点。

丹东被誉为“中国最大最美的边境城市”。年,志愿军战士就是由此跨过鸭绿江奔赴朝鲜战场,在此建有抗美援朝战争纪念馆,被称为“东方红色之城”。

民国二十年安东(丹东)县志

(年)

卷三·政治志·沿革

唐(尧)为青州之域。

《禹贡》曰:海岱惟青州。

注释:渤海和泰山之间是青州。

《孔安国传》云:东北据海,西南距岱。

孔氏正义:海非可越而言“据”者,东莱东境之县,浮海入海曲之间,青州之境,非至海畔而已,故言“据”也。

疏云:尧时青州常越海而有辽东。

按,古时青州之域极大,兼今奉天辽河以东及朝鲜国境皆其地。

虞舜时属营州。

中古之地但为九州,舜肇十有二州,分青州东北、辽东等地为营州。

夏复九州,仍属青州。

商仍属营州。

《尔雅·释地》:齐曰营州。

郭璞注:自岱东至海,此盖殷制。释文云《尔雅》营州为《禹贡》之青州,尧时青州越海而有辽东,舜分青州为营州,营州即辽东也,《尔雅》营州之境与《禹贡》青州同。

注释:

郭璞(年-年),字景纯。河东郡闻喜县(今山西闻喜)人。两晋时期著名文学家、训诂学家、风水学者。郭璞自少博学多识,又随河东郭公学习卜筮。是两晋时代最著名的方术士,传说他擅长预卜先知和诸多奇异的方术。好古文、奇字,精天文、历算、卜筮,长于赋文,尤以“游仙诗”名重当世。永嘉之乱时,避乱南下,被宣城太守殷祐及王导征辟为参军。晋元帝时拜著作佐郎,与王隐共撰《晋史》。后为大将军王敦记室参军,以卜筮不吉劝阻王敦谋反而遇害。王敦之乱平定后,追赠弘农太守。宋徽宗时追封闻喜伯,元顺帝时加封灵应侯。

郭璞从小就对《尔雅》感兴趣。他认为旧注“犹未详备,并多纷谬,有所漏略”,于是“缀集异闻,会粹旧说,考方国之语,采谣俗之志”,并参考樊光、孙炎等旧注,对《尔雅》作了新的注解,写就《尔雅注》。后与北宋学者邢昺(bǐng)所作《尔雅疏》,合称《尔雅注疏》。

《尔雅》: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解释词义的专著,也是第一部按照词义系统和事物分类来编纂的词典。作为书名,“尔”是“近”的意思(后来写作“迩”),“雅”是“正”的意思,在这里专指“雅言”,即在语音、词汇和语法等方面都合乎规范的标准语。《尔雅》的意思是接近、符合雅言,即以雅正之言解释古语词、方言词,使之近于规范。是疏通包括五经在内的上古文献中词语古文的重要工具书,是中国辞书之祖,堪称古代版百科全书。

《尔雅》最早著录于《汉书·艺文志》,但未载作者姓名,对其成书年代及作者历来说法不一。

周(朝)为朝鲜界,濊貊(huìmò)居之。

《通志·建制沿革考》:凤凰城。周,朝鲜界,本濊地。

注释:

箕子朝鲜:周武王灭商之后,帝辛(商纣王)的叔父箕子在朝鲜半岛建立政权,今人称箕子朝鲜。公元前年(汉惠帝元年),逃奔于此的卫满(战国时期燕国人)反叛,将对其信任有加的朝鲜王箕准驱逐,建立卫氏朝鲜。公元前年汉武帝灭卫氏朝鲜,设立乐浪、临屯、玄菟(tú)和真番四郡,史称“汉四郡”。

濊貊(huìmò):中国古代北方和东北民族名。一作秽貊、秽貉、濊貊,单称濊或貊。西周时,貊为北国之一,在汉水东北。今韩国中部城市春川市,即古代貊国的古都。地近于燕,灭之。

战国属燕。

《史记·朝鲜列传》:自始全燕时尝略属真番、朝鲜,为置吏,筑鄣塞。(译文:最初,在燕国全盛的时候,曾经攻取真番、朝鲜,让它们归属燕国,并在此设置官吏,修筑防御城堡。)

《三国志注·乌丸鲜卑东夷传》:《魏略》云“昔箕子之后朝鲜侯,见周衰,燕自尊为王,欲东略地,朝鲜侯亦自称为王,欲兴兵逆击燕以尊周室。其大夫礼谏之,乃止。使礼西说燕,燕止之,不攻。后子孙稍骄虐,燕乃遣将秦开攻其西方,取地二千馀里,至满番汗为界。”

《说文·水》:沛水,出辽东番汗塞外,西南入海。

《汉书地理志》:番汗县属辽东郡。

按,番汗当今朝鲜京畿道国城西北,疑即战国时燕与朝鲜之界。

注释:

《三国志注》:南朝宋裴松之撰。宋文帝刘义隆看到西晋初年陈寿所作的《三国志》内容比较简略,于是令裴松之为该书作注。裴松之广搜资料,引用之书多达二百余种。从元嘉三年(公元年)开始,经过三年左右的时间,于元嘉六年()写成。字数几为《三国志》之三倍。除少数有关文字上的解释外,绝大部分为补充缺漏、备载异说、矫正谬误、辨明是非,并对史家和著作予以评论。

其主要价值在于提供大量资料,使史事愈益详明,以补《三国志》之不足。如曹魏的屯田制度,在《三国志》中两处记载仅五十四字,而注文则补充了三百二十九字;著名哲学家王弼的事迹,《三国志》仅有二十三字,而注文则补充了七百五十余字;著名科学技术家马钧,在《三国志》中一字未提,而注文则补充了一千二百余字。

此外,还对错误的记载予以考订改正,对歧异的记载加以比较分析,使读者便于了解史事真相。历代学者公认注文与《三国志》同具重要的价值。当时刘义隆看裴注以后,夸赞他说:“裴世期为不朽矣。”可见裴注在当时就受到赏识。

《魏略》:为三国时期记载魏国的史书,系曹魏郎中鱼豢(huàn)私撰。《史通·古今正史》谓“魏时京兆鱼豢私撰《魏略》,事止明帝”。然据《三国志》卷4《三少帝纪》注引《魏略》记有嘉平六年(公元年)九月司马师废少帝曹芳及郭太后议立平帝事甚详,则知《魏略》记事非只止于明帝,而是止于元帝时。

潘汗县:亦作潘汗。西汉置,属辽东郡。治所即今朝鲜平安北道博川城南十里博陵城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注:应劭曰“番音盘”。师古曰“汗音寒”。三国魏废。

按:“按”是“按语”的简称,“按语”也写作“案语”,就是写在前面(或后面)的话。过去的文人,写一点关于某事的主旨、相关情况、说明等叫做“案语”,后来也写作“按语”。

汉初属燕国。

《史记·卢绾(wǎn)列传》:汉五年八月,立卢绾为燕王。

《三国志注·乌丸鲜卑东夷传》:汉以卢绾为燕王,朝鲜与燕界於浿水(又名王城江,即今朝鲜大同江)。

汉武帝元朔元年(公元前年),(东夷)薉(古同“秽”)君南闾等来归,以其地置沧海郡,三年罢之。

《通鉴辑览》:汉武帝元朔元年,薉君降。注,薉即濊貊(huìmò),今奉天府凤凰城以东皆其地。

注释:《通鉴辑览》是乾隆三十三年敕撰编年体史书,共一百一十六卷,上起太昊伏羲氏,下讫明代,后附南明唐桂二王事迹本末四卷。该书对清以前的历史作一系统的清理,成为官方述史、论史的的圭臬,而居于尊崇的地位,是清代至民国初年颇为流行的历史读本。

汉武帝元封三年(公元前年),平朝鲜,置真番、临屯、乐浪、玄菟(tú)四郡,属玄菟(tú)。

按:真番郡今鸭绿、佟佳两江及兴京(今辽宁抚顺新宾满族自治县)附近之地。汉昭帝时并入玄菟(tú)郡。

通志,今奉(天)省金(金州厅今辽宁大连金州区)、复(复州今瓦房店市)、海(海城县今辽宁鞍山海城市)、蓋(盖平县今盖州市)、凤(凤凰直隶厅今凤城市)、岫(岫岩州今岫岩满族自治县)、庄(庄河直隶厅今庄河市)、安(安东县今丹东市)诸县,皆汉之玄菟(tú)郡地。

汉末公孙度据辽东,自号平州牧,县境属之。

注释:公孙度(?-年),字升济,辽东襄平(今辽宁辽阳)人,东汉末年辽东太守。

少随父迁居玄菟郡。初为玄菟小吏,建宁二年(年),继升尚书郎、冀州刺史,后被免官。初平元年(年),经同乡徐荣推荐,被董卓任命为辽东太守。公孙度到任后,厉行严刑峻法,打击豪强势力,使令行政通,羽翼渐丰。不久,中原地区董卓乱起,各地军阀无暇东顾。公孙度趁机自立为辽东侯、平州牧。继则东伐高句丽,西击乌桓,南取辽东半岛,越海取胶东半岛北部东莱诸县,开疆扩土;又招贤纳士,设馆开学,广招流民,威行海外,俨然以辽东王自居。

建安九年(年),公孙度病逝,之后其子、其孙皆为辽东之主,俨然魏蜀吴三国之后第四国。魏明帝曹叡景初二年(年),司马懿率军四万进讨辽东,其孙公孙渊抵御失利,为魏军所斩,公孙氏不复存。

魏属平州,后合为幽州。

魏明帝景初二年(公元年),司马懿讨平辽东公孙渊,分为平州,后还合为幽州。

晋隶平州。

按,《通志》:晋初,高句丽略辽东,寻复之,改为辽东国,后仍隶平州。

东晋太兴二年(公元年,晋元帝司马睿年号),为慕容廆(Wěi)所据。太和五年(公元年,晋废帝司马奕年号),属苻坚。(东晋)太元十年(公元年),属慕容垂。寻属高句丽,后魏、周均属高句丽。

《北史·高句丽传》:后魏时其国东至新罗,西度辽,二千里,蓋(盖)后魏时辽东玄菟故地盡(尽)属高句丽矣。

注释:

公元前37年,夫余人朱蒙在玄菟郡高句丽县辖区内建立政权,国都为纥升骨。公元前8年,被立为高句骊侯,属玄菟郡管辖。

公元9年,讨秽将军严尤出击匈奴,玄菟郡要求辖下部族高句骊助讨,高句骊兵反而逃出边塞,骚扰边境,辽西大尹田谭追击,被杀。王莽奋而问罪。

公元12年(农历新朝始建国四年),高朱蒙被新朝将领严尤诛杀。后绿林、赤眉反王莽起义,高句丽趁机独立。

公元32年(汉光武帝建武八年),高句丽称王,不断向周边扩张,日渐强盛。

公元年,曹魏太尉司马懿领军,并联合鲜卑、乌桓、高句丽等部族联军灭公孙渊,废玄菟郡候城县,设高句丽、高显、辽阳、望平四县于玄菟郡。郡治沈阳上伯官屯。公孙氏败亡,高句丽做大,不断侵扰辽东地。

公元年,鲜卑族首领慕容廆先后击败平州刺史崔毖、高句丽、宇文鲜卑、段部鲜卑等势力,占据辽东,后晋元帝司马睿封其为平州牧、辽东郡公,成为前燕的奠基人。

公元年(东晋太和五年、前秦建元六年)四月,前秦天王苻坚任命司徒王猛为统帅,率杨安、张蚝、邓羌等十将,步骑六万人,东征前燕。同年十一月灭前燕,辽东为前秦所有。

公元年,苻坚南下,淝水之战惨败,北方再度陷入混战。前燕皇族慕容垂乘机进占辽东,并于公元年称帝,史称后燕。

公元年(东晋安帝元兴三年),趁中原混战之际,高句丽攻占玄菟、乐浪等地,辽河以东尽入其地。及至唐高宗与新罗联军灭高句丽,原境被改编为唐安东都护府。

北史:纪传体史书,此书是将记载南北朝历史的《魏书》、《北齐书》、《周书》、《隋书》等史书删减合并而成,记述从北魏登国元年(年(丙戌年))到隋义宁二年(年)的历史,由隋唐时期史学家李大师及其子李延寿两代人编撰完成。

隋属高丽庆州地。

唐总章初(唐高宗李治年号),平高丽,属安东都护府,后属渤海为东京龙原府。

《盛京通志》:凤凰城,渤海时为东京龙原府。按《新唐书·渤海传》:濊貊[huìmò]故地为东京,曰龙原府(今吉林珲春);沃沮故地为南京(今朝鲜咸镜南道咸兴),曰南海府;高丽故地为西京,曰鸭渌府(今吉林临江)。又云龙原东南濒海,日本道也。南海,新罗道也。鸭渌,朝贡道也。据此,渤海东京,当在今朝鲜东境濒日本海,渤海西京,当在今鸭绿江左右。再以方位度之,西京、东京自宜东西相对,如凤城之地为渤海东京,则渤海西京在今奉省何地,疑今凤城以东,鸭绿江左右,为渤海时西京鸭渌府地,未知是否。

注释:

安东都护府:司马懿灭辽东公孙渊,致使高句丽做大,成为中原王朝掣肘之患。经隋唐两代数次征伐,终于在唐高宗总章元年(年)灭高句丽,并在此设安东都护府。所辖包括辽东半岛全部、朝鲜半岛北部、吉林西北地区和朝鲜半岛西南部的百济故地,包括有今乌苏里江以东和黑龙江下游西岸及库页岛直至大海。后因武则天时期爆发营州之乱,致使契丹、渤海国开始崛起,唐玄宗时期安史之乱爆发,无暇东顾。唐肃宗上元二年(年),安东都护府废止。其下辖地并入渤海国和卢龙节度使。

渤海国:唐贞观二十二年(公元年),改东夷校尉为东夷都护府,为管辖奚族和契丹的羁縻州府,治所在营州(今辽宁省朝阳市)。

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(年)初,契丹发生饥荒,营州(治柳城,今辽宁朝阳)都督赵文翙不但未加安抚,反而多次侵侮其管辖的契丹部属。以营州契丹松漠都督李尽忠为首的契丹人发动叛乱,营州之乱爆发,历经一年战乱才得到平息。粟末靺鞨[mòhé]族首领大祚荣被迫参与了此次叛乱,后惧怕问罪,率部族东奔。

公元年,武则天命左玉钤卫大将军李楷固等领军追击,爆发天门岭之战,武周军队战败,大祚荣得到喘息之机。不久突厥默啜可汗与武周反目,攻入妫州、檀州、定州、赵州等地(今河北中西部),契丹与奚又依附于突厥,于是中原通往东北的交通道路被阻隔。大祚荣趁势在东牟山(今吉林敦化西南城子山山城,又说在今吉林延吉东南城子山山城或和龙西古城)建立政权,自称“震国王”(一作振),是为渤海立国之始。

公元年(先天二年),唐玄宗册封大祚荣为“渤海郡王”并加授忽汗州都督,始以“渤海”为号。年,唐朝诏令将渤海升格为国。年,渤海为契丹所灭。

《盛京通志》:修纂始于康熙年间,至年(清乾隆四十四年),由当朝重臣阿桂、董诰领衔,此书终于高成。前后经过四次修纂,内容逐渐丰富,体例逐渐完整,以辽宁为主,兼顾吉林和黑龙江。此书是清代最后一次修纂的东北地区的总志,也是封建时代内容最为丰富的一部东北地区的总志。

鸭渌府:渤海王国置。号西京。为渤海15府之一。因滨临鸭绿江故名。故址即今吉林省临江市一带,辖境属高丽故地,约有今辽宁丹东市以北,白头山天池以南的吉林省长白山朝鲜族自治县、浑江市、通化市、集安县,辽宁省新宾满族自治县、桓仁和宽甸县及朝鲜江界等地。

其境为渤海通唐水路必经之地,史称“朝贡道”。所领桓州(丸都)产李,乃渤海著名物产之一,为时人所贵。辽灭渤海后废。其神州神鹿县民,被辽太祖迁至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境,置宣化县(治所在波罗城)统之,未迁走者改置渌州;另3州因渤海之旧。

辽圣宗太平九年()八月,渌州渤海人因响应东京(今辽宁辽阳市)渤海人大延琳起义反辽,次年失败后也被迁至今巴林左旗境,辽置易俗县处之。

日本道:日本道是渤海国时期中日两国通过珲春(今吉林省延边珲春市)进行政治、经济、文化交流的通道。其主要线路是从渤海国上京龙泉府(今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宁安市渤海镇)出发,溯马连河南下越过哈尔巴岭(今吉林延边一带)进入嘎呀河谷,经过春阳、天桥领、大兴沟、汪清进入珲春,再穿越长岭子山口达波谢特港(今属俄罗斯哈桑区,地处中、俄、朝交界,距珲春长岭子口岸43公里,是天然不冻良港。),然后向东南横渡日本海到达日本中部北海岸的能代一带。

沃沮:沃沮是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5世纪朝鲜半岛北部的部落。汉武帝元封三年(公元前年)败卫右渠(卫氏朝鲜末代王),在沃沮地置玄菟郡。后郡治内移,仍于其地置沃沮县(今朝鲜咸镜南道咸兴)。东汉光武帝封其首领为沃沮侯。后属高句丽。

五代后唐时仍属渤海。明宗天成三年(公元年,后唐明宗李嗣源年号),契丹陷平州,又陷营州,地遂入于辽。

辽初隶东平郡,后置开封府开远军(今辽宁省丹东市凤城市),寻(不久)更名镇国军属东京道。

金,石城县地属东京路。

按,金太祖志在中原,准高丽王之请,以抱州(亦称保州,今朝鲜新义州)与之,而以鸭绿江为国界,凡金之全境与高丽相接之地,均以鸭绿江为界。金史、朝鲜史備(备)载之,是鸭绿江为中、高(高丽)国界自金太祖始。

元属东宁路。

明为宣城卫暨镇江堡地,属辽东都指挥使司。

按,明时辽东置卫二十五,置辽东都指挥使司统领诸卫,县境于永乐十二年九月(公元年)置宣城卫(今辽宁丹东东港市新城管理区宣城卫遗址),万历中置镇江堡。

注释:

镇江大捷:天启元年(公元年),努尔哈赤攻陷沈阳,辽东震动。游击毛文龙出奇兵,领人,经水路袭镇江(今辽宁省丹东市),擒后金游击佟[tóng]养真(又名佟养正,康熙太姥爷)等,献俘京师,明廷将之凌迟处死,传首辽东。此战后,宽奠、汤站、险山等城堡相继归降毛文龙,一时间“数百里之内,望风归附”,“归顺之民,绳绳而来”,使得全辽震动,引起后金方面的极大恐慌。此战是明军与后金作战以来的首胜,也是第一次收复失地,第一次献俘阙下,极大地鼓舞了人心。明廷因此对毛文龙破格提拔,升为副总兵。

清初与朝鲜以鸭绿江为界,为边外巡防地,隶岫岩守官。乾隆三十七年,隶岫岩城理事通判。道光七年,改为岫岩凤凰城海防通判辖境。光绪二年,析(分拆)大东沟以东至叆河([ài],丹东境内鸭绿江支流)地置安东县,隶凤凰厅。

中华民国因之,属东边道。

注释:

东边道:年设东路观察使署,即东路道。翌年7月改名东边道尹公署,即东边道,治安东县(今辽宁丹东市)。属奉天省。凤凰直隶厅改为凤凰县。年2月5日,北京政府内务部通令,更定全国相同县名,凤凰县改凤城县。辖安东、兴京、通化、宽甸、桓仁、临江、辑安、长白、安图、抚松、抚顺、本溪、海龙、柳河县、金州、复州、岫岩、庄河、凤城20个县。

本县建置之缘起

安东未设治前原为边外荒土,荒设卡伦(清代边防哨所),每年四季由内外城城守尉(城守尉相当于八旗军驻防的军政长官,总掌本城旗籍和防卫事务。)防守,尉协领(八旗武官名)内按季各派员带领官兵统巡边之内外卡伦境界,查拏(通“拿”)偷砍木植,私挖人葠(同“参”),偷打鹿茸贼犯。

道光二十六年(年),朝鲜国王咨报靉阳江两岸有山贼结舍垦田之事具奏(备文上奏),钦差大臣会同将军亲临查办,定拟章程,以匪民出边,春种秋收,正可焚舍毁田,将统巡官改为春秋两季,各查四个月,与朝鲜国员会哨(会哨,指巡查人员定时会齐)。

至二十八年(年),将军奕湘以贼犯砍木,冬砍夏运,无员稽查,又奏请将统巡官归复旧制,仍按四季出派,往巡三个月。奉谕凡嗣后(从此以后),奉天东边内外析旧卡伦二十四处,官兵著照议为六个月更换一次,至派员巡查仍照旧章,按季出派一员作为统巡,认真稽查。

迨([dài],等到)同治初,山东遭捻匪扰乱,人民浮海避难,来者渐次增加,私自开垦。

同治六年(公元年),民人何名庆等呈请升科(明、清定制,开垦荒地满规定年限(水田六年,旱田十年)后,就按照普通田地征收税款钱粮)。盛京户部侍郎额勒和布等据以入告,经王大臣会议与其守例,而论禁两窮(穷),何如就势而抚,绥较便钦派侍郎延煦等出边查勘,旋由将军都兴阿派员履?边外各地,于近边一带准升科熟地五十余万亩。

迤南之东沟各处,旧有匪徒盘踞,私立镢钱锄税各名目任意苛征,且负隅抗拒,内地马贼视为逋逃(būtáo逃亡的罪人;流亡的人)淵(同“渊”)薮(yuānsǒu;鱼和兽类聚居的处所。比喻某种人或事、物聚集的地方。)。

光绪元年(年),将军崇宝调集天津及古北口马步队,会同本省捷胜营綀[shū]兵合力兜剿,将积年巨憝(duì;指元凶、大恶人)宋三好等匪殱(古同“歼”)除净尽,流民均经向化(归化、顺服),奏请边地普律升科。

奉旨,但凡认地耕种者,无论旗民一体编入户口册籍,即派在籍知府恒泰、候补知县张云祥等,在鞍子山(今改名安民山)各处设局开办升科纳税等事。

商民人等请在沙河子地方选择地基盖造铺屋,为经久之计。

光绪二年正月二十四日(公元年2月18日),奏请设立安东县,此本县沿革及建置之概略也。

1
查看完整版本: 辽宁丹东民国安东县志1931年卷三